【大紀元2013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黃色小鴨」風潮席捲全台,今年秋天邀您到宜蘭來一趟鴨鄉鴨香巡禮。由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主辦的第七屆鴨鄉鴨香系列活動,首次推出兩條深度鴨鄉一日遊行程,優惠價每人$1,399元。自11月2日(六)至11月10日(日)為期九天,達人帶路體驗養鴨人家生活,和黃色小鴨近距離接觸、DIY碾米樂、撿拾鴨蛋並手作紅土鹹鴨蛋、造訪全台第一座設立的淨水場、品嚐期間限定櫻桃鴨風味餐,還有滿滿一袋鴨鄉等路讓你帶回家。
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表示:與其爭相去看不會動的鴨子,不如到宜蘭來體驗養鴨人家生活,接近黃色小鴨。想要與養鴨老農一起下田呼喊小鴨回家的農村生活嗎?歡迎與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報名,(03)9606051~2、(03)9572275~6。或洽活動官網http://www.facebook.com/ilanduck。
談到鴨子就一定要去一趟它的最高學府─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宜蘭養鴨中心),它是將台灣鴨推向世界的幕後功臣,也是全國唯一以「鴨子」為主題研究機構,其中經養鴨中心改良過的白色菜鴨更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品系。
鴨子對宜蘭的貢獻良多,因此在蘭陽博物館的平原層便有一個區域以鴨為主題,記錄了養鴨人家、產業、逃冬的飼養方式及鴨賞的介紹等。
宜蘭養鴨產業變遷:
台灣養鴨史迄今有300年之久。養鴨事業在宜蘭,有著百年以上的歷史。台灣素有養鴨王國之稱,而宜蘭也是養鴨的發源地。多雨的氣候早期常氾濫成災、鴨子喜歡水的特性造就宜蘭成為養鴨的最佳地點。宜蘭的鴨就是好吃且比較貴。
1993年河川禁養前宜蘭縣是台灣鴨子的最大產區,即使目前宜蘭養鴨大縣的光環不再,但它仍是台灣重要的種源所在地,供應優良雛鴨。
也因為養鴨盛行,使人們自古就為了將鴨肉保存更長久而研發了鴨賞,原本鴨賞是由淘汰的蛋鴨製成,推出後響應熱絡,使得鴨賞得以成為來宜蘭必帶回的伴手禮。
光復前後養鴨為早期的農家副業。1950年前,宜蘭縣養鴨隻數呈逐年增加。1960年代飼養方式以逃冬與河床養殖為盛。
逃冬(趕鴨文化)
「逃冬」一說「討冬」,又可稱為稻田放牧。早期在宜蘭鄉間,盛行著「趕鴨文化」。在剛收成過的稻田裡,趕鴨人家手拿著長竹竿驅趕著鴨群,一邊發出「鵝吧吧吧…」的特殊音頻,就像遊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一樣,養鴨人家走到哪裡,鴨子就吃到哪裡,鴨群一方面吃稻穀,一方面吃蟲。鴨群經過亦為稻田留下可觀肥料(排泄物),有利土地肥力之提升。如今這種特殊的「趕鴨文化」已不復見,只有種植稻鴨米的農家,還會有那麼一些場景。
河床養殖
台灣的河邊水草、溪中小魚蝦與螺類繁多,這些都是鴨隻隨處可得的天然飼料,因此有食物來源的河流、池塘等公有地遂成為鴨農集散地。1993年前大多採這種方式養鴨。
池塘圈養
1993年可謂宜蘭養鴨產業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基於環保考量,宜蘭縣規定河川禁止養鴨,對傳統養鴨人家帶來莫大的衝擊,不少人決定棄養,宜蘭養鴨合作社的業務量萎縮近三分之二。早年以蛋鴨為主的飼養鴨種已轉化成以肉鴨為主。飼養方式多以池塘圈養為主。如今宜蘭每年的在養量約20幾萬隻。
養殖、休閒兼營
歷經河川禁養、畜牧法納入規範的兩波革命後,部份宜蘭養鴨人家逐漸轉型為養殖、休閒兼營的新產業型態,如冬山河休閒農業區結合鴨母船體驗、信仁牧場的撿鴨蛋體驗、鴨生態簡介及鹹蛋DIY等、黎明牧場結合旅遊住宿及鴨場體驗、廣興農場的鴨母寮農村體驗活動等,有養鴨業者結合觀光產業開設觀光工廠,進一步將養鴨產業與民眾做面對面的接觸、推廣;更有養鴨業者結合有機生產的健康潮流,將鴨隻與水稻共棲生產「稻鴨米」等。這些都是現今宜蘭地區養鴨人家的嶄新嘗試。
稻鴨有機米產銷班新開發的米餅及米粉,圖中人為陳晉恭。(謝月琴/大紀元)
做紅土鹹鴨蛋。(宜蘭縣政府)
老農趕鴨。(謝月琴/大紀元)
鴨蛋。母鴨會井然有序的下蛋。(謝月琴/大紀元)
碾米DIY。(謝月琴/大紀元)
鴨餐及葱料理。(謝月琴/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琦)
美東時間: 2013-10-13 07:22:48 AM
【萬年曆】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0/13/n3985675.htm達人帶路鴨鄉巡禮-宜蘭養鴨產業變遷.html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