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間消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共同主辦的“2014亞洲金融論壇”於1月13日-14日在香港舉行。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與恆隆地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宗對話中表示,在中國,互聯網對於下各個行業進行了非常大改造和衝擊
新浪科技訊 1月13日晚間消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共同主辦的“2014亞洲金融論壇”於1月13日-14日在香港舉行。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與恆隆地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宗對話中表示,在中國,互聯網對於下各個行業進行了非常大改造和衝擊,互聯網行業的機會比美國要大。他同時告誡傳統行業,機會是公平的,“如果你學得快一點就多做一些、多占一些空間,我學得快就我多占一些。我覺得這個機會是給所有人的,很多該做的事情沒有做”。
在談到與國外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時,李彥宏認為有競爭是好事兒,可以促進雙方成長,但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不接地氣”,他以Google舉例,“他的中國名叫谷歌——豐收之歌,覺得中國人豐收了就高興。真正中國上網的人不太在意豐收不豐收的,用想當然的辦法在中國做生意失敗的概率是很高的”。
在國際化方面,李彥宏透露,百度目前在泰國、埃及、巴西、印尼等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有些國家市場佔有率已經不低了,滲透率能到20%-30%的水平。
在公司發展問題上,李彥宏表示,主要發展思路是靠自己,收購只是作為補充。其稱,世界上沒有一個成功的公司是完全靠收購做起來的,大多數成功的公司都是靠自主發展的。“我們也願意考慮收購,在發展過程中發現有些公司非常適合百度發展,跟我們的發展方向契合,我們願意收購”。
在公司管理方面,李彥宏稱自己已經過時了,如果下屬的意見與他不一致,他願意聽下屬的,“如果錯了我再告訴你,我當時有了,我們當時意見不一致,現在既然錯了,你按照我的意見再來一遍”。
以下為對話實錄:
陳宗:這個環節我們用中文,我們談一談關於IT方面的事兒,這方面無可否認在中國10年、8年來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引子。中國PC的使用,用了8年才超過了美國總量,到了2007年左右才超過了美國。但是在移動設備方面用了兩年就超過美國了,現在在中國用因特網的人是美國的2倍以上,而80%在中國用互聯網的人都是用移動互聯網,可以中國在技術方面一日千里。另一方面,百度不是主要干電商這方面,但可以給在座朋友們一個概念,中國零售營業額以往5年裏增加了1.8倍,但電商增長了19倍。大家都知道2013年11月11日一天,阿里巴巴賣了57億美元,現在阿里巴巴已經比易貝和亞馬遜加起來的總額加起來還要多,所以在高科技領域裏中國一日千里。今天非常榮幸能夠把中國三大電子貿易和互聯網的巨頭之一的李彥宏請到這裏來,中國有一個詞叫BAT,B就是百度,李彥宏先生創建的百度,A是阿里巴巴,T是騰訊。三個巨頭在互聯網領域裏是巨無霸,都是610-1000多億的市值。我做房地的已經算是做得不錯了,做來做去也不過是1000多億。
李彥宏:市值不能明所有的問題,主要看健康程度。剛才你講中國電子商務成長非常快,過去增長多少倍,我覺得如果我們把美國和中國電子商務做一個比較,更有意思的是什麼呢?現在中國電子商務占中國零售的比例和美國電子商務占美國零售的比例已經是一樣了。但是中國的電子商務還在以70%-80%的速度在增長,而美國電子商務是百分之十幾的增長速度。可以想像再過3-5年,甚至再過10年、8年,電子商務占零售的比例會大幅度超過美國,那時候再看中國互聯網市場,或者整個中國的經濟形態都會有很大、很大的變化,這還是零售一個行業。其實除了零售之外,几乎所有中國講傳統行業也好,或者主流行業也好都會受到互聯網巨大的衝擊,零售行業大家已經不會再有任何的爭議了,互聯網對零售有非常、非常大的影響。比如金融,今天是亞洲金融論壇,金融受互聯網的衝擊也很明顯,不管是基金、保險、銀行,大家都在講這個事情,都在找我們問我們怎麼能夠更好的擁抱互聯網,怎麼更好的合作,做一些事情。大家覺得互聯網對金融的衝擊也是非常明顯的。
陳宗:更可怕的是互聯網公司自己做銀行,旅行社、銀行什麼都做。
李彥宏:除了銀行以外旅遊,OTA,線上的對下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汽車業,中國在美國上市的汽車網站有兩家,每家30億美金的市值。本來在美國沒有太多類似的公司,因為美國下的汽車業很發達,中國因為下的業沒有來得及發展得好,互聯網就來了,對他們有很多衝擊。未來對於醫療、教育更加根本性的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業也會受到互聯網巨大的衝擊,這一點對中國是非常獨特的機會,這個機會在美國是沒有的。美國我們看看互聯網一直是相對獨立的行業,不斷在創新,發明新東西,然后佔領市場。對於中國來,互聯網不是簡單的發明新東西,是對於下各個行業進行非常大的改造和衝擊,我們看到中國互聯網的機會比美國要大。中國的市場經濟總共只有30多年的歷史,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真正市場化運作的中國公司歷史都不長,長的幾十年,短的甚至十幾年、幾年,沒有經過真正市場化訓練的中國公司,當面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衝擊的時候,實際上是非常難受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做互聯網的從業者就ok,如果你作為傳統行業如果不做這些事情,那麼我來做,我來做這個機會我就占住了。我們看到垂直網站,汽車網站、旅遊網站他們都做了一些工作,他們的價值非常大,增長也很快,而這一類的公司在美國我們看到的並不多。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互聯網對於中國的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生比較大的影響,那更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是在財富上的重新分配和創造,更多的是對於人們的生活,對於整個社會的形態和文化都會有巨大的影響。這個機會是給中國的,不僅是給中國互聯網的從業者、創業者,也是給中國所有的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如果他們能夠很好的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的思維做那麼那個行業,那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陳宗:你們是顛覆性的,弄不好把我顛覆掉了。
李彥宏:我們不懂房地,我們需要學,對你來你覺得沒那麼懂互聯網,你也可以學,機會對大家是公平的,如果你學得快一點就多做一些、多占一些空間,我學得快就我多占一些。我覺得這個機會是給所有人的,很多該做的事情沒有做。
陳宗:中國互聯網方面有那麼多新的技術發展,那麼多新品出來,像Google、Apple,他們的火藥庫裏有很多品,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BAT是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你們在品的研發方面是不是很先進呢?
李彥宏:這是有一個過程的,早期的時候當時中國互聯網有一個法是C2C,Copy To china,拷貝到中國來,隨中國互聯網市場越來越大越不像是這樣了,像百度的貼吧、騰訊的微信,阿里的淘寶、支付寶都有很多獨特的中國創新在裏頭。我覺得未來中國獨特的創新東西會更多。當市場小的時候你不能夠去雇很多優秀技術人才,當你變大以后,跟美國互聯網公司進行競爭的時候,中國自有的創新一定越來越多。兩個市場還是不一樣,美國市場經濟發展了200年,傳統業其實也很強,中國傳統企業才幾十年,傳統企業沒有起來以后就受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衝擊。創新方面,美國有美國的創新,中國有中國的創新。
陳宗:你擔不擔心美國互聯網公司跑到中國來跟你們競爭?
李彥宏:我覺得是好事,有競爭大家的競爭能力更強,水平更高,這是好事。我們看的是過去十幾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其他沒有太多成功的外國公司。最主要的原因他們過去沒有真正把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市場來研究,很多做法是想當然。中國互聯網領域有一個很流行的詞是接地氣,那些如果你不了解本土的具體情況,你是很難在這個市場上站住腳跟的。我記得十幾年前有一個網站的域名是MYRICE.COM,中文是多來米,不知道有多少人記住這個網站。為什麼起這個名字?中國主要是農業的國家,多來米讓大家有感覺,這是我們想要的。如果你了解中國,就會發現當時的中國網民大概就是1000萬-2000萬,這1000萬會上網的人肯定不是吃不飽飯的人,你起多來米跟他沒有感覺。同樣的錯誤Google進中國也犯了,中國名叫谷歌,豐收之歌,覺得中國人豐收了就高興。真正中國上網的人不太在意豐收不豐收的,用想當然的辦法在中國做生意失敗的概率是很高的。中國是跟美國很不一樣的市場,同時是高速增長的,潛力非常大的,所以需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做法。
陳宗:我兩年前在北京請吃飯你來了,Google創辦人也來了,當時你解釋了你為什麼成功,Google為什麼不能夠成功。那個問題今天不談了,你會出去嗎?中國互聯網公司會不會國際化?
李彥宏:我們一定會出去,而且我們已經出去了,只不過我們走的路子不是一出去就打美國市場,美國有非常強的互聯網公司在那裏,但其他國家沒有非常強的市場。百度目前在泰國、埃及、巴西、印尼等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有些國家市場佔有率已經不低了,滲透率能到20%-30%的水平。所以未來很多年我們一定會走出中國,在其他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陳宗:再有一個問題,現在很熱的問題是雲計算,在這方面你覺得中國跟西方怎麼比呢?先進、落后還是怎麼樣?你們在這方面花了什麼功夫?
李彥宏:我們這方面的投入比較大,我們非常同意雲計算代表未來的趨勢。從對趨勢的判斷上我覺得中國,或者百度跟美國的互聯網公司的判斷是一致的,我們認為整個社會都會向雲計算這個方向去發展。但是就技術水平而言,美國當然很先進,對於中國來我們認為也是不弱的。從實際市場上能夠提供的品和服務做一下比較,你會發現在美國如果想要雲存儲,想要幾十GB的雲存儲,每個月要付幾十美金。在中國百度提供2TB的雲存儲,免費。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2TB的雲存儲空間。我們可以用更多的成本提供,不是因為人便宜,而是技術更先進。
陳宗:電費很貴啊。
李彥宏:我們想辦法省電,在這裏有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
陳宗:時間問題,百度有很多創新的東西,也收購了不少,我前天還在跟衛哲聊,你買了91無線,你主要靠收購還是自己發展?還是兩者一起來,你認為什麼你創新出來的品是最了不起的?
陳宗:主要發展思路是靠自己發展,收購是作為一種補充。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成功的公司是完全靠收購做起來的,大多數成功的公司都是靠自主發展的。我們也願意考慮收購,在發展過程中發現有些公司非常適合百度發展,跟我們的發展方向契合,我們願意收購,去年收購91,19億美金,是中國互聯網最大的收購。大多數百度的東西是自己開發、自己發展的。最主要的中文搜索,自然語言理解方面的技術最近發展非常快,你要問謝霆鋒的兒子是誰和謝霆鋒是誰的兒子,給出的答案不一樣。現在故宮人多不多,可以告訴你人多不多,這些技術現在都有。還有圖象識別的技術,我拍一個照片,可以把網上所有陳宗的照片都找出來。這些技術都非常有意思,技術含量很高,都是百度的自主創新。
陳宗:最後一個問題,你最近被封為全國首富,不知道應不應該恭喜你,問問你個人的事,你夫人我也認識,家裏很好,你會一直做到老,做到死嗎?現在40多,你的興趣除了做生意還在哪?可不可以把你這代人成功的企業家,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家,到我這個年紀除了有錢之外還想做什麼事?
李彥宏:這是很好的問題,我必須要明一下,我工作的目的最主要不是掙錢,我當初決定創業的時候我雖然知道如果創業成功我可以掙很多錢,但真正讓我每天起那麼早,睡那麼晚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可以掙多少錢,而是我真的喜歡這個東西。喜歡這個東西嚴格意義上講不是我喜歡做生意,如果我換到不同的領域我就不喜歡了,我喜歡我現在做的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技術,因為我大學學的就是這個,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學的就是信息檢索。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互聯網起來以后,我這麼多年沒有放棄過這個行當,一直在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正好是很多人需要,還很掙錢,所以我很幸運!我還能做多長時間,我不知道我還能做多長時間,我做這個東西在憑興趣,不是我不得不做,我可以不做,但我很想做。
陳宗:有人阿里巴巴馬雲50歲了,你大概45歲左右,馬化騰40歲左右,5年在互聯網是一代、兩代了,你們這些人什麼時候會過時?
李彥宏:其實我們已經過時了,我無論在公司內部還是在公司外部我都這樣講,我人的創造力最高峰30歲左右,甚至30年以前。我們有的是什麼?經驗,我們走過什麼路,可以告訴他我們過去干過這個事,取得什麼經驗,你做的時候請你做參考,你自己做決策。我的公司管理風格,我的下屬如果管理意見不一致聽他的,如果錯了我告訴你,我當時有了,我們當時意見不一致,現在既然錯了,你按照我的意見再來一遍。所以互聯網一定是他做決策,由他來施展,而不是由我們施展。
陳宗:再次感謝李彥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