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歷經一年談判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儘管在今年6月21日完成簽署,但是目前生效進度卡在立法院。
經濟部長張家祝表示,擔心遭到無止境杯葛,不僅會耽誤廠商佈局大陸的時機,同時,港澳CEPA補充協議,爭取到與我方相同的優惠市場准入條件;中國大陸與韓國亦頃於今年9月初就韓中FTA達成90%自由化之目標形成共識,韓國國內並出現於明年中完成中韓FTA談判之聲音,而服貿協議若沒儘快生效,商機也會流失。
不過他坦言,這次服貿協議爭議相當大,行政部門確實要加強溝通,目前經濟部已經研擬,「對外洽簽經濟合作協議透明化機制之諮詢與溝通作業要點」,制度化談判過程的溝通方式與時機點。
面對服貿協議爭議,張家祝強調,這次我方爭取到的80項目,非金融65項、金融15項,均是超越大陸在WTO的承諾,也就是比外商更好的優惠條件。
包括電子商務,就拿到可以在福建省設立並經營電子商務網站,持股比例可達55%,服務範圍可以擴及全大陸,此項開放承諾超越港澳CEPA,是大陸對外開放最大幅度,有利於我網購平台業者進軍大陸,同時,也可以讓國內中小企業的產品,藉由網購平台業者佈局對岸。
另外,我方也爭取到放寬認定電腦服務業者資質,僅需學歷及從業經歷即可評定資格,在台灣的業績也可計入評定資質條件,降低我業者市場進入門檻。
同時,陸方也承諾針對台灣研發的線上遊戲產品,其審查期限縮為2個月,有助於我業者爭取市場先機,解決因為產品審查期過長,而遭到大陸業者模仿的窘境。
不過社會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反彈相當大,張家祝說,由於台灣是跟大陸簽署,所以才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但是台灣企業相當具有競爭力,不怕走出去,只怕走不出去。
但是外界質疑,這是黑箱作業,他說,協商過程都是需要保密,過去我國對外貿易談判,與產業界溝通都是以低調、小規模方式進行,避免讓談判底線被對手國掌握,但是從這次經驗觀察,這樣的溝通程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於資訊的要求,未來勢必需要更多溝通,才能化解不必要的爭議。
目前經濟部參考國外案例,包括美、韓、紐、日與歐盟等,訂定出「對外洽簽經濟合作協議透明化機制之諮詢與溝通作業要點」,方向上以強化行政部門對立法院、產業界與社會大眾的諮詢為主,並沒有涵蓋到國會授權的相關機制。
張家祝表示,為了讓溝通更加周延與細膩,將依「談判前」、「談判中」與「談判後」等3階段分別規劃作業機制,現階段已經把作業要點呈報行政院,等待審查通過。
而服貿協議生效時間未定,張家祝說,經濟部最不樂見在於協議遲遲沒有定論,無止境的程序杯葛,這不僅是影響到廠商佈局,同時,各國也在追趕著我們,例如上述進展快速的中韓FTA。
例如,服貿協議中,我方爭取到大陸給予我證券業者「半資全照」的優惠,一切就等待協議生效,如今,今年8月底陸港CEPA第十份補充協議也拿到這樣的優惠條件,並且預定在明年1月生效,如此一來,原本我方卡到絕佳位置就會被對手搶去。
張家祝進一步說,如果立法院審議過程中,要求部分修改,將會造成很大影響,因為陸方不可能同意協議被修改,其結果就是重新談判,此刻就會發生一個問題,對方會認為,到底是要跟行政部門談?還是跟立法院談?將會降低對我談判的興趣。
儘管經濟部向來期盼,服貿協議比照過去ECFA的「逐項討論、整案表決」方式,但是既然立法院已經做成「逐項討論、逐項表決」的決議,行政部門也只能予以尊重。